《三国演义》马谡若听诸葛亮街亭能否守住?司马懿:结局注定
街亭,这座位于中国陕西省汉中市的古城,自古以来便是战略要地,是连接关中平原与周边地区的咽喉。它坐落于秦岭山脉与巴山山脉的交汇之处,控制着通往关中平原的关键通道。在古代战争中,街亭的控制权往往决定了战争的走向,因为古代的军队调动和物资运输主要依赖于陆地道路,占据这样的交通枢纽可以有效地控制战局。
公元228年,蜀汉丞相诸葛亮首次出祁山北伐魏国,街亭成为了蜀汉与曹魏双方争夺的焦点。当时,蜀汉在夷陵之战后军力受损严重,加之汉昭烈帝刘备去世,荆州的丢失,国力恢复需要时间。而曹魏的战略重点则集中在淮南与荆州,与东吴时常发生冲突,对西部的雍凉地区重视不足。226年魏文帝曹丕去世后,曹叡继位,曹魏政权处于权力交接阶段,局势相对不稳定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诸葛亮于公元228年春天率先发动了北伐。他派遣赵云和邓芝率一支军马作为疑兵,制造出将由斜谷道北攻郿城的假象,以吸引魏军的注意力。与此同时,诸葛亮亲自率领主力部队向祁山发起进攻。由于魏国事先毫无准备,导致陇右地区的南安、天水和安定三郡迅速投降。
为了全面占据陇右地区,进而占领雍凉地区,诸葛亮派出了马谡坐镇街亭,以阻挡魏军的增援。然而,马谡并没有按照诸葛亮的要求部署,而是选择将大军驻扎在一座孤山上,而非在当道险要之处下寨。这一决策最终导致了街亭的失守。
马谡,作为马良的弟弟,最初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进入蜀地,历任绵竹县令、成都县令和越嶲太守等职务。马谡是一个才智过人、喜好谈论军事谋略的人,深受诸葛亮器重。在来到街亭后,他放弃了诸葛亮事先制定的在山下城池或五路总口下寨的作战计划,而是擅自将军队带至依傍险要的南山之上安营扎寨。
马谡认为,根据兵法中的“凭高视下,势如劈竹”的原则,如果魏军胆敢进攻,蜀军居高临下,可以以逸待劳,打一个漂亮的防守反击。他还试图模仿历史上著名的战术,如项羽的破釜沉舟、韩信的背水一战,认为如果魏兵切断蜀军的水源,蜀军将因退无可退而爆发出高昂的士气和惊人的战斗力。此外,由于蜀汉兵力与魏军相差悬殊,马谡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。
然而,马谡如果选择在山下当道下寨,是否就能守住街亭呢?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魏国主将司马懿认为,如果马谡选择当道下寨,坚守街亭,等待诸葛亮取得陇右地区后再合兵一处,将会构成他最大的威胁。司马懿认为,当道下寨可以利用地形构筑防御工事,形成有效的防线,使敌军难以突破。而在山上屯兵,虽然有居高临下的优势,但存在水源被切断的风险,一旦水源被切断,军队将陷入混乱。此外,山上四面不相连,容易被敌军包围分割,难以相互支援。加上魏军兵力众多,一旦将山四面围定,蜀军下山作战也将面临巨大压力。
事实证明,司马懿的判断是正确的。张郃率领魏军包围了山上的蜀军,并切断了水源,最终迫使马谡弃军逃亡,街亭失守。这一战役的失败不仅削弱了蜀汉的军事力量,还导致了诸葛亮北伐计划的失败。街亭之战的教训也提醒后人,在战略决策时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,尤其是在面对强大敌人时,更需要